回想第一次踏入山林的重裝行進,要回到2013年底的嘉明湖自走了,當時沒太多的登山概念,就憑著一股傻勁,上網看看別人的遊記,找找上山的交通,當時湖畔是可以紮營的,所以帶著所有裝備去湖邊過夜,當然是很美的回憶,不過一個登山的菜鳥,沒有任何的東西可以上山使用,於是自己上網採購,那個時候只覺得上山的用品都好貴,所以都以便宜的東西為主,也不會管實不實用重不重,反正便宜上山就對了,連食物也帶調理包上去,水帶了4000cc,當上背包的那一霎那,真的不認為上山事件好玩的事,重到幾乎拿不動,揹著走還勉強可以,然後很痛苦的走了三天,當下到登山口的那一刻,到垃圾車旁把能丟的都丟了,後來下山才開始登山知識的學習,慢慢的走向較輕快的登山路,這些過程也都是後話了.

(現在看到這張相片,還是在納悶,當初哪來的能力把30幾公斤的裝備背上向陽山,想到就累了)

能高安東軍之旅,在之前曾經有計畫過一次,但當時的風雨天候不佳,也時逢國定連假,山上人潮眾多,所以到達光披八表紀念碑後就撤退了,雖然當時只背了50L的裝備,但下山後還是覺得有進步的空間,於是在這次的獨攀行,做出了只帶25L的裝備上山,做六天的高山縱走計畫,試試看還有沒有再進步的空間,而會選擇能安做輕量化的試驗,是想說這是一條全程無山屋的路線,這條線都沒問題的話,其他路線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神經大條點,很多登山的問題都不太大了.

關於登山輕量化這件事,真的沒有絕對,光是睡帳篷跟露宿,重量就差了幾百到幾千公克,再者每個人的耐寒能力不同,睡袋的重量就有差異,保暖的衣物也會有差別,所以光在睡眠和居住系統,重量的差異就十分的多了,更不用說食物多寡或煮食器具的重量了,現在有人問我說登山輕量要如何作,我只會說分享我的裝備,不會建議使用,因為這只是適合我的輕量化,可以參考,但不一定適合使用.

網路上很多人會分享輕量產品,不過價格會較一般的高,於是有人說輕量化是用錢堆出來的,許多裝備真的是天價,這樣說對也不對啦,畢竟國外有許多玩家,都會做市場主流輕量產品跟DIY替代品的比較,就在於自己選擇要哪一種,所以自己多在網路上搜尋,作各項產品的了解,各個使用者的開箱貼文介紹,還有很多國外youtuber的說明實際使用影片,都是很好的參考,因為台灣的戶外用品市場相較於國外算小,較特別的產品國內並無代理進來,所以常常會有好像在哪間用品店都有相同的東西感覺,但很多東西其實不錯,但沒市場就不太可能進,只能託人代購或自己上網站訂購了.

其實我不是個寫細項列清單的人,上山的裝備清單都放在腦袋裡,從呆呆的開始登山就是這樣了,好處是不用動紙筆對照填寫,壞處是常常會忘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小東西,所以還是建議列裝備清單比較好,好在這次能安沒少帶東西,不過回來後,有人好奇的想知道,只帶25L的裝備,有那些東西,糧食計畫為何,來度過六天的能高安東軍縱走,於是才有把腦中裝備文字化列表,分享一下我這次的裝備.

(第一次嘗試縱走帶這麼小的背包,其實行前並沒有很確定是否可行,但還是出發了)

(在到達奧萬大森林園區後,才確定了這次的輕量縱走是沒問題的)


背包: boreas Echo 25 防水日用背包 ~~ 其實我不愛使用背包套及包內再用塑膠袋防水,但能安這條線的天氣裝況是最大危險因素,如果天氣不佳又裝備全濕的話,失溫的問題就會發生,所以才以這個日用防水包為此行的使用背包,不過當初入手時,真的是以日常使用為考量,會縱走使用,其實是沒想到的.(還真有人整包進水試防水)
帳篷: Gatewood Cape - Six Moon Designs ~~ Six Moon Designs 是個輕量化的品牌,不過在國內用的人並不多,而且只有一家在販售,或許是買氣不足,台灣賣的售價比原廠低,Gatewood Cape可當外帳及雨衣,340克的重量當時是它系列裡最輕的(2018年減到284克),
地布:NH雲尚2雙人150D 輕量耐磨地布 ~~ NH是個平價的中國品牌,地布基本上要求不大,能防水就好,不必大品牌過於高價的,所以選用它,除了當地布也可當天幕使用.
睡袋: ISUKA Air 130x ~~ 因有在零下睡過適溫8度的睡袋(我的耐寒度較高,不是每個人都可以),所以才會以這個睡袋為主,簡單的包覆身體設計,總重量300公克,壓縮收納後才一個拳頭大小,加上露宿袋,保暖性不差.
露宿袋: DIY泰維克露宿袋 ~~ 泰維克紙相對於Gore-tex來說,一樣都有防水透氣的性質,但價格便宜許多,所以很多國外玩家都會用它自己製作露宿袋,網路上很多國外玩家都會分享,自己做也可以設定大小,要露頭或全包覆,還是要塞進睡墊都可以掌握,而且漸漸有產品以它為材質製作,但國內引進的很少.
睡墊: 迪卡儂199元單人睡墊 ~~ 最初是想攜帶充氣式的,在紮營速度及維護考量下,這次用泡棉睡墊,裁切至自己身長,輕又便宜.
登山杖: FIZAN 超輕四節式 ~~ FIZAN的登山杖,優點是輕,但旋緊式設計和耐用度,其實是它的缺點,三節跟四節式的我都有,但包包太小,三節的太長,所以使用四節式的.

(以上為縱走基本所需裝備,背負野宿睡眠)
濾水器msr trailshot ~~ 主要是當吸管,原廠的是短管,自己換成1.5m長管,取水就可不冒險摔池中,做第一次污水過濾.
濾水器: KATADYN BEFREE ~~ 隨身濾水器,重量輕,濾水速度快,Katadyn水袋是Hydrapaky做的,所以可以搭配Hydrapak Seeker 2L水袋,做二次過濾.
濾水壺: Lifestraw Go 2 ~~ 兩段式過濾,喝起來的水就沒異味,做
第三次過濾.

(能安的看天池很多,不用背負太多水行進,但不少是黑糖水,會使用三次過濾,是要減少煮水的燃料攜帶,兩個濾水器都是輕量的,而濾水壺是原來就在用的,在到萬大溪之前,死水都是用三次過濾,萬大溪後活水就只用濾水壺,所以飲用水都是未煮沸的)
鍋爐具: Evernew 鈦酒精鍋爐組 ~~ 整組的重量161公克,其實很輕,不過原廠的酒精爐重也稍耗燃料,所以換成自己做的(網路許多鋁罐製作教學,自己也玩很久了),重量就壓在150公克左右.

燃料: 500CC酒精 ~~ 六天共計12次煮水,一次約30ml,加上三次煎食,下山後約剩60ml酒精.
食具: 虎牌nooma保溫保冷燜燒杯 ~~ 主要是拿來悶燒自製的乾燥飯,然後保溫熱水使用.
煎盤: Primus Litech Trek Kettle上蓋 ~~ 整組鍋子都是不沾設計,但我只取上蓋當煎盤使用(因為沒那那麼小的煎盤).
雨衣: QUECHUA可收納防水透氣健行登山雨衣 ~~ 雖然有外帳當雨衣,但只是當備用的,所以還是攜帶半身雨衣,也可以當輕量外層衣.
外套: QUECHUA刷毛保暖登山外套 ~~ 雖然保暖度只有在10度左右,但有半身雨衣當外層,其實在零度下,保暖能力是可以的.
衣物: 輕量排汗備用衣褲一套,防水襪一雙,置於壓縮袋,當枕頭.

褲子: 因能安走在箭竹的時間長,所以全程穿TNF的event防水透氣褲,不用穿穿脫脫的.
其餘物品: 頭燈x2(一備用),行動電源x2,蠟燭營燈x1(含蠟燭12),手機x1,鎂棒刀子x1,萬次火柴x2,釣魚線30M(耐拉 200KG,當營繩),鈦營釘X8,無線電x1,雪峰輕量雨傘,路西公仔,GX7單眼相機(結果沒啥用),醫藥包,50ml威士忌,防水地圖.
糧食計畫: 行動糧 ~~ 小包裝黑糖磚 , 24顆(一天四顆) , 發泡錠一天兩顆 (帶了一條20顆,下山剩一顆), 自制肉乾 (一包約400克) , 分五份五天食用 ,骰子牛排一包 , 分三晚吃 , 自制乾燥白飯約500克(自己做的便宜好吃,水燒開了悶熱就可以,也省燃料) , 搭配高麗菜及香菇乾分10餐 , 茶包12,咖啡包6,大顆黑糖磚4顆 , 小包玫瑰鹽(行進間補充) .

(第一天紮營時,所有東西攤開,才發現六天的東西好像沒有很多)

其實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帶少少的,沒有很肯定這樣的裝備是否適合,但經過了這次的試驗,發現還不錯,背輕一點行走,真的輕鬆許多,或許以後都會這樣,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,所以只是提供個經驗讓大家參考,讓各人選擇所需要的.

 

ps : 這次帶的東西 ,大都有連結介紹,有產品的規格或使用介紹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Tony Ba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